建發股份擬入主紅星美凱龍,車建興等來了“白衣騎士”


建發股份的一則收購預案,將公司股價短暫拉崩;作為交易對方的紅星美凱龍,則迎來了近期含有的股價爆發時刻。近年來,紅星美凱龍債務壓力繁重,建發股份又該如何才能扮演好拯救美凱龍的“白衣騎士”?

1月9日,建發股份股價開盤即跳水跌停,隨后股價雖脫離跌停線,但始終跌超9%。截止收盤,股價報13.5元/股,下跌9.58%。
建發股份的暴跌或與家居龍頭企業紅星美凱龍易主一事有關。
前一日晚間,建發股份發布關于籌劃重大資產重組的提示性公告。公告顯示,建發股份正在籌劃通過現金方式協議收購紅星美凱龍不超過30%的股份。本次交易若順利完成,建發股份將成為紅星美凱龍控股股東。
收購一家行業龍頭公司,從表面上看本是好事,更何況是本就極具知名度的美凱龍。但近年來,紅星美凱龍在房地產市場低迷、線下門店經濟發展緩慢等壓力的作用下,已經欠下了巨額的債務,還出現了“子強母弱”的狀況。
有望拯救美凱龍的建發股份是誰?“內行”美凱龍都沒有講好的家居故事,作為“外行”的新東家能否扮演好“白衣騎士”的角色?
美凱龍“缺錢”已久
對于家居業內人士來說,紅星美凱龍的易主并不意外。一位長期關注家居行業的人士在采訪中表示:“紅星早就缺錢了,易主是遲早的事?!?span lang="EN-US" style="">
長久以來,紅星美凱龍一直扮演著“包租婆”的角色,一方面拿地,建設家居、建材商場,吸納各大家居品牌經銷商入駐,另一方面投資或與周邊的房地產項目合作。
依靠租金以及快速發展的房地產市場,美凱龍曾擁有著穩定的收入和毛利率。2020年,美凱龍商場收入達103億元,占公司總收入的72%。其中,僅美凱龍自營商場就貢獻了65%的投入和70%的毛利率。
即便是在疫情期間,美凱龍的毛利率仍居高不下。2022年前三季,紅星美凱龍總營收104.8億元,同比下降7.67%,但自營業務仍占到總營收的近六成,為64.19億元,同比增長2.8%,毛利率達74.4%。
此外,美凱龍還利用“業務之便”,投資大量上游品牌并推動其上市。據不完全統計,已有9家“紅星系”企業成功登陸資本市場,包括歐派家居、麒盛科技、億田智能、奧普家居、慕思股份、中旗新材等家裝產業鏈企業。此外,還有詩尼曼、書香門地、皇派家居等已遞交IPO申請。
這種合作模式的好處顯而易見,被美凱龍看中的品牌往往能夠拿到賣場內較好的位置,品牌知名度提高的同時,銷量也隨之增長,而投資者美凱龍則同時獲得了客流量和投資收益。
不過,這些優勢也為美凱龍如今的局面埋下禍根。
疫情之下,過度依靠“收租”賺錢的美凱龍接連遭遇家具市場需求弱、商場拓展有所放緩、租金水平下降、商戶退租等問題。就在不久前的2022年12月23日,武漢紅星美凱龍還曾曝出“罷工”事件,雖然在27日得到妥善解決,相關賣場也已恢復正常營業,但類似事件仍有再次發生的風險。
最大的資金來源出問題,美凱龍自然面臨債務壓力。截止2022年第三季度,美凱龍負債合計759.8億元,資產總計為1336億元。但其貨幣資金僅有57.38億元,交易性金融資產10.02億元,合計為67.40億元,而短期借款和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合計高達96.17億元,長期借款更是達到了222.24億元,應付債券17.56億元,長短期債務合計為335.97億元。
美凱龍也曾通過定增、發行債券、出售旗下資產等方式,以維持現金流,但面對巨大的負債壓力,這些籌款可謂杯水車薪。
早在2020年10月,美凱龍首次增發擬募資36.78億元,其中11億用于還債,剩下25億用于項目建設;同年11月26日,紅星控股發行“20紅星05”債券,規模合計25億元,期限3年。
2021年3月,紅星美凱龍將旗下紅星地產打包出售給遠洋資本,出售價格約為200億元;6月初,紅星系將旗下7家物流子公司以23.12億元出售給遠洋資本;7月,紅星美凱龍把紅星企發70%的股權以40億元的價格賤賣給了遠洋集團;10月,美凱龍80%股權又以近7億元的價格被轉讓給了旭輝。
美凱龍的母公司紅星控股也同樣不好過。2022年中期財務報告顯示,合并報表層面,紅星控股的貨幣資金為87.56億元,而短期借款、1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加起來超過252億元。另據美凱龍控股發布在上海清算所的債券發行人財報數據,到今年上半年集團一年內到期的流動負債高達662.25億。
近年來,紅星控股也幾次減持紅星美凱龍,早有離場之意。2021年12月22日,紅星控股曾減持1.58%的股份,合計套現約5.92億元,而后紅星又于2022年12月25日再次減持,套現約7億元。
背靠國資的“新金主”
公開資料顯示,建發股份為廈門建發集團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“建發集團”)控股子公司,后者為廈門市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全資控股企業。
建發集團成立于1980年,為福建省大型實業投資企業集團,主要業務主要業務涵蓋供應鏈運營、城市建設與運營、旅游會展、醫療健康、新興產業投資等多個領域。截至目前,集團資產總額超過6500億元,年營業收入超過7000億元。
目前,建發集團已擁有2家A股上市公司,分別為建發股份和建發合誠,兩家公司總市值分別為406億和21.86億;擁有3家H股上市公司,為建發國際、建發物業以及森信紙業。
此外,其還參股了君龍人壽保險、廈門航空、建發醫療等企業,持股比例分別為50%、34%和95%。
而此次將收購美凱龍的上市公司——建發股份,為建發集團旗下最大的公司。1998年6月,其由建發集團發起設立并在上交所掛牌上市。該公司以供應鏈運營和房地產開發為雙主業。截止今年上半年,公司供應鏈運營收入占比92.85%,房地產業收入占比7.15%。
2022年三季報顯示,建發股份實現營業收入5646億元,同比增長19.83%;凈利潤為35.76億元,同比增長5.67%。公司資產總額7754億,負債總額6119億元。
從建發股份的資產情況來看,其擁有一定的短期償債能力,截止第三季度,公司貨幣資金為923.26億元,交易性金融資產為3.848億元,短期借款為248.2億元,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為179.2億元,短期債務小于貨幣資金數額。
就在不久前的12月27日,建發股份連發兩項募資公告,分別擬公開發行的公司債券和可續期公司債券,規模分別為不超過人民幣50億元(含50億元)以及不超過人民幣150億元(含150億元)。募集的資金用途均為補充流動資金、償還有息債務及適用的法律、法規允許的其他用途。
但出手收購紅星美凱龍一事一經發布,建發集團旗下建發股份開盤跌停,市場反饋較為消極。
針對股價下跌,建發股份回應表示,目前收購事項屬于籌劃階段,董事會還未審議通過,具體條款和交易具體情況還沒定。
而對于市場關心的美凱龍高額負債問題。相關人士表示,公司收購30%的股權,不可能接過其所有債務。
“地產黑馬”緣何解救美凱龍?
與美凱龍相比,建發股份的業績則穩定得多。除了上述提及的業績及資產狀況,建發股份2022年操盤金額剛剛擠進房企前十名,被稱為“地產黑馬”。
克而瑞數據顯示,建發房產2018年銷售額僅544.8億元,在全國百強房企銷售榜單中僅排在第54位。而在2021年,建發房產操盤金額1656.1億元,排名快速上升到第18位。
2022年,建發房產操盤金額達到了1673.1億元,排名進一步上升至第10位,排在融創中國、中國金茂、新城控股等房企之前。
此外,據建發股份2022年三季報,截至2022年9月30日,建發股份供應鏈運營業務分部總資產為1834億元,房地產業務分部總資產達5919億元,是供應鏈業務資產規模的三倍多。
近期,建發股份還積極拿地,可謂是利用長期以來的供應鏈業務積累,大力發展房地產業務。2022年僅在上海一個城市即先后出手4次拿地,花超100億元,項目遍布寶山、金山、閔行三個區域。
據建發股份披露,公司2021年以多元化方式獲取土地114宗,全口徑拿地金額達1576億元。另據克而瑞數據,2022年房企新增貨值TOP100排行榜中,建發房產新增土地貨值達908.5億元,居第10位。
而紅星美凱龍坐擁大量地產資源,自然成為了建發股份的投資標的。截至2022年12月31日,美凱龍經營了94家自營商場,284家委管商場,通過戰略合作經營8家家居商場。此外,該公司以特許經營方式授權57家特許經營家居建材項目,共包括476家家居建材店、產業街。
建發股份近期還正大力拓展消費品業務,并成立了消費品事業部。建發股份在2021年年報中表示,要在已有的汽車、酒類、輕紡產品及乳制品的基礎上,拓展更多消費品品類。而紅星美凱龍在家居、建材方面仍有較大優勢,建發股份的這一發展方向也與之存在高度契合。
業內人士表示,通過此次交易,建發股份將涉足萬億家居消費市場,通過拓展家居、建材等消費品品類,進一步夯實供應鏈業務版圖優勢。
然而,紅星美凱龍的困境仍然擺在眼前。歷經“磨難”的家居龍頭深耕多年,是為建材家居業的“內行”,“內行”都沒有講好的家居故事,作為“外行”的建發股份真的能夠講好嗎?
分析人士稱,目前,美凱龍面臨的最大問題,仍是其根深蒂固的線下經營模式,此前,其也曾探索互聯網模式,但收效甚微。建發股份的入主,或將為美凱龍提供較為豐厚的資金,雙方合作能否解決模式上的弊端,還需等待時間的驗證……
如需轉載請與上海鳴應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聯系。未經上海鳴應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授權,嚴禁轉載或鏡像,違者必究。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:021-80316510
